Dare to talk | 共话使命担当,与青年领袖同行

Project

Dare to talk | 共话使命担当,与青年领袖同行

Dare to Talk宣传图.jpg

本期Dare to Talk汇总了春节假期前线下第一期及节后线上三期青年领袖论坛内容。达罗捷派是一所小而美的未来学院,以培养未来世界人才为己任。在奔向梦想的路上,因为拥有那么多与我们同行的优秀领袖,才让我们的学生们更加坚定自己的选择。


线下篇


 第一期-乡村教育·汪星宇


从面朝背朝天的农村孩子到成为复旦大学学霸,从上海乡村到纽约大都会,获得纽约大学国际关系硕士学位,从放弃高薪工作到扎根中国农村,成为公益“创客”……汪星宇,一个90后邻家学长,实力“盗梦青春”的热血进击之路。


 WechatIMG228.jpeg

汪星宇

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学士/纽约大学国际关系硕士/《中国青年》封面人物/江苏卫视《一站到底》世界名校争霸赛冠军/意林公益形象大使/乡村笔记·乡土研学项目创始人


这个世界的改变,不是一个人做了很多,而是大多数人都做了一点点。-汪星宇


如此多Title的斜杠青年,受邀来到达罗捷派学院,与同是梦想改变世界的青年们一起,分享自己能够做的点点滴滴。在汪星宇的故事里,梦想是最好的指路灯。与众不同的教育理念、面面俱到的数据分析、图文并茂的乡村生活展示,无不启发着达罗捷派的学子们。汪星宇以自身为例,让同在成长路上的达罗捷派学子们不觉孤单,在面对下一次选择的时候多些勇敢,每一件事情只要坚持就会有回响。励志不是“我请你看我吃瓜,我来告诉你瓜有多好吃”,而是我恰好途径了你也迷茫的青春,让我们有了共同的音乐。


 WechatIMG82.jpeg

线下Dare to Talk师生合影


 

学生·想说

 


<视野应该是双向的>

我参加了这次论坛,对汪星宇的演讲非常有感触。如此优秀的汪星宇在分享中谈到,每次在国外,当别人问他中国是什么样子的,在他的脑海中,只有几个发达城市,却对中国更广袤的土地没有半分概念。而这激发了他想要回到农村,了解农村的想法。“于此,我才意识到,视野应该是双向的,不仅要有高楼大厦、纽约巴黎,还应该有乡村田野、乡土中国。”于是,他扎根于中国农村,向更多的孩子们展示属于乡村的故事与其之美。


<我的支教经历>

在所有的话题里,他说的一句话我非常感兴趣,且收获颇深。“每一句都在说他们为乡村做了什么,而没有一分钟提到了他们从乡村学到了什么。”因为我本身就非常喜欢教育,特别是乡村教育,之前也参与过支教活动。这句打通了我之前对于乡村教育的刻板印象,也明白了支教并不仅仅是为了带给那里的人知识,而是给双方都带来支教是一个相互的学习和了解的事情。在中国的支教活动中,有太多的人是抱着城乡不平等的态度,想要为乡村的人们带来知识与科技,却没有想过在乡村,自己其实也有很多可以学习的知识。


 WechatIMG80.jpeg

汪星宇与学生代表


<“老乡们其实并不喜欢说被扶贫”>

其实老乡们都不喜欢说被“扶贫”,因为对于他们自己来说,他们本身的生活很快乐很充实。中国的农业文化是所有的民族文化的根源,是建立起中国的坚固根基。老乡们不需要被“扶贫”,不需要被同情,反而更需要的是理解,是协助。


现在,很多人都并不认可这种乡村教育或是帮助,这可能只是一种自我感动,并不能让他人感动。但是汪星宇先生在坚持着,可能也经历过彷徨,可能也会质疑自己,但是不会放弃,因为他相信总有一天,当更多城市中的人们看到了乡村,看到了一个完整的视野,人们就会构建出属于自己的“世界方圆”。


而我,也会向我的梦想努力着。


线上篇


疫情期间,达罗捷派学院青年领袖论坛继续发声,得益于线上授课的开展,达罗捷派邀请到平时不易请到学校的嘉宾,结合达罗捷派线上教学阶段的项目式学习(PBL)内容与学生们展开讨论,拓宽学生的知识面,引发学生在疫情大背景下对于不同领域的思考。


 

 第一期-新型冠状病毒对人体的影响·张斌


年初的新型冠状病毒如猛虎般来势汹汹,让大家猝不及防毫无准备。面对新冠病毒疫情,我们要如何正确对待和防护呢?Dare to Talk青年领袖论坛邀请到上海同济大学附属杨浦医院副主任医师—张医生,为学生们揭秘新冠病毒传播途径、新冠病人临床表现以及一线医护人员如何进行疫情的防护。


 截屏2020-02-27下午4.43.41.jpg


张斌

同济大学附属杨浦医院副主任医师/同济大学附属杨浦医院全科医学科副主任、上海市医师协会全科医学分会委员


课堂中,张医生以传染病史中非常著名的“伤寒玛丽”为例,介绍了终身携带伤寒杆菌病原体的玛丽自身无伤寒临床反应,但却先后两次感染大批人群,其中引发51人死亡的无症状感染情况。引申到自身身体免疫系统的包含类别、工作机理等,生动的展示了病毒进入人体后出现的发烧、咳嗽等症状均为人体免系统反应。


 截屏2020-04-01下午5.39.55.jpg

伤寒玛丽案例


同学们从自己参加的疫情项目为出发点,请张医生结合以往的SARS、流感等病毒感染发展阶段和经验,预测下未来的疫情走向。张医生分析:呼吸系统病毒,如同学们提到的流感病毒、SARS病毒等,喜欢低温潮湿的环境,一般发病期在冬季到春季天气偏冷的季节。根据目前情况,只要严格遵守新冠疫情防护措施,大规模的集中爆发是可控的。科学研究表明,新冠病毒应该与流感病毒一样,成为长期存在的病毒类型。


 截屏2020-03-26下午2.05.37.jpg

学生提问环节


张斌医生的课程分享,使学生们了解到新冠病毒的感染原理、正确防护以及未来疫情的发展趋势,有效的帮助了疫情期间学生们的线上项目进展。


 

 第二期-培养有灵魂的青少年·李旸


正如汪星宇所说:“这个世界的改变,不是一个人做了很多,而是大多数人都做了一点点。”对于乡村教育,另外一位“美少女”也是致力于改变国内乡村教育模式,致力于为山里孩子量身定制原创教育,为乡村发展奉献一点点自己的力量。


她,就是榕树根公益教育创始人—李旸。


 李阳老师.jpg


李旸

外交学院国际法学士/跨国律师/国际环保组织传播总监/榕树根公益教育创始人/中国乡村教育探索者/教育一线深耕人


曾经土生土长的北京大妞、雷厉风行的跨国律师,与异国爱人相遇相知相伴,不仅成就了一段浪漫的姻缘,还成就了夫妻二人倾力创办的儿童教育公益组织—榕树根。李旸老师与爱人深入中国云南大山深处的景颇山寨(位于云南德宏),意识到定制化的乡村教育对于这些乡村孩子的重要性,回到北京后,毅然决定辞去北京的稳定工作,定居大山深处,为景颇山寨的孩子们建起一座别具一格的“榕树根之家”。


 李旸课.gif

榕树根教案


在线上课堂中,李旸老师向同学们提出了一个问题:你觉得乡村教育最大的困境是什么呢?

达罗捷派学生们纷纷表达自己的观点,给出以下的答案:

1)眼界、意识的不到位,是目前最大的困境;

2)支教人员在认知上认为自己站在一个制高点,所作所为仅仅感动了自己,却忽视了受教育者接受的不平等、不对等对待;

3)物资有人捐助,可社会的阶级固化、机会的不平等却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打破的。而这些正是乡村留守儿童、城市流动儿童所需要面临的问题;

4)社会普遍存在的教育差值才是乡村教育面临的最严重问题,如捐赠书籍的内容与乡村生活脱节、资源不匹配;

5)接受教育的不对等,乡村教育由于教师、家庭等教育媒介因素影响,乡村孩子接受到的教育是片段式的,而城市孩子接受到的教育则是连续性的;

6)因为教育形式的不同,乡村孩子和城市孩子形成不同的思想、价值观、世界观,教育不平等逐渐体现在未来的社会发展中;

7)家庭收入、家庭整体受教育程度、人口流动等也成为乡村教育面临的考验。


 

优质教育项目·麋鹿苑之行


当李旸老师提出这个问题时,学生们积极的分享了自身经历和对话题的感悟,其中一位同学分享了自己曾经的项目经验:我之前和同学们一起完成了一个关于<联合国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中的优质教育主题>的项目。我们通过数据调研和沟通发现:其实,很多学校是不缺少资金支持的,尤其是北京能够辐射到的区域。我们项目合作的通州区一所小学,是一个打工子女小学,里面的很多孩子都是跟随爸爸妈妈的工作需要而转学的。他们是能够接受正常义务教育的,但却在视野拓展方面比较弱,我们的项目组通过义卖我们的闲置物品和自主作词作曲的音乐CD,筹集到了4000元善款,带领通州打工子女小学的学弟学妹们参观了北京市的麋鹿苑,与他们度过了愉快的一天,丰富了他们的课余生活。


截屏2020-03-26下午2.10.53.jpg 

学生自身经历分享


达罗捷派学生们在课堂中给与的积极反馈和自身经历分享,让李旸老师很赞叹:“达罗捷派所培养的学生们,拥有了更加前瞻的思想和视野,而且,他们也在用自己小小的力量,实践着改变世界的梦想,期待孩子们快快长大,为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中国贡献自己的力量。”


 

 第三期-疫情对于农业生产的影响·房栋


农业生产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,密不可分。突如其来的疫情给农业生产、农产品运输以及未来的农业发展带来哪些影响和机遇呢?世界知名肥料企业中国子公司总经理带领达罗捷派学生们,纵瞰农业发展全局,积极应对疫情影响。


 WechatIMG854.jpeg


房栋

瓦拉格罗(全球知名肥料公司)中国子公司总经理/南京农业大学生物技术方向免试研究生/生物刺激物领域专家/肥料领域从业15年


如今,科技赋能农业,使农业飞速发展,人们的日常生活得到极大的满足。从全球视角俯看农业发展,每个国家每个地域都有对应的特色农业以及对应的农业需求,相互交织,成为农业关系网络。那么,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对于农业生产、发展带来了哪些影响呢?


 截屏2020-04-01下午5.54.32.jpg

农业重要性教案


课堂中,学生们结合项目周时,从实地考察农场、调查农业发展数据的角度,对疫情期间蔬菜价格上涨向房栋老师提出了问题,为什么蔬菜会出现价格增长呢?北京农贸市场的产品供应是哪里运输过来的?


房栋老师为同学们从农业生产的角度为同学们做了解释:北京的农业是由特色农业和日常农业构成,一般日常农业蔬菜是由河北、山东等运输到北京各大农贸枢纽后再进行分散运输到北京各个区域,在疫情期间,河北、山东等蔬菜生产大棚因隔离原因导致无法及时向外运输至北京,所以,蔬菜价格会有一定幅度的上涨。


 截屏2020-04-01下午5.58.42.jpg

学生分享环节


房栋老师还为大家普及了时下最先进的机械化技术。很多先进的农业生产机械实现了GPS导航、全自动化、无人化作业,针对不同土地和环境,选择不同的生产机械,大大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。房栋老师列举了很多农业机械,其中包含一个特色机械—农业大黄蜂,引申科技赋能农业,科技改变生活。


 截屏2020-04-01下午5.56.37.jpg

农业大黄蜂


同学们还针对种植蔬菜大棚的农民伯伯们提出了问题:如何帮助农民伯伯实现产地直接到消费者呢?房栋老师以产业链为概念,首先,可以从产业链上游开始,在产地上选择未开发的地区或者生产的农业产品类别比较小众;其次,从产业链的下游选择特定的消费群体,如,学生群体、白领群体等。


房栋老师的课堂分享,引发了很多同学们的思考,农业生产在我们的生活中至关重要,如何实现“科技改变生活”也成为学生们未来改变世界梦想中的一部分。


其实,没有人逼迫我们追求梦想,每天面对那么多的困难,我们随时可以选择停下来,安于现状。在追梦的路上,我们遇到了那么多志同道合的青年领袖,给予彼此温暖的力量,坚信追梦是一件勇敢的事情,那么,我们就愿意付出努力,挑战每一个不可能。